济南日报:用理性的眼光审阅蹊径电价利弊
- 时间:2012-05-14
- 泉源:济南日报
888集团6008(泉源:济南日报 作者:不详)
从6月1日起,我国住民用电将实验蹊径电价。简单的电价收费模式将被随用电量增添呈蹊径状递增的电价定价机制取代,现在多个省市已宣布蹊径电价听证计划。
蹊径电价是典范的通过价钱调配资源的做法。对富足阶级来说,若是用多用少电价一个样,那么由于电的价钱相对较低,富足阶级就会倾向于多用电甚至铺张电;对底层住民来说,总体上倾向于节约用电,但纵然用电量相对较少,在富人看来绝不起眼的电费,可能在穷人那里是相对较高的开支。事实上,我国的用电量状态简直泛起南北极分解的时势:用电较少的2/3住民家庭只用了1/3的电,用电量最多的5%的高收入家庭消耗了24%的电量。
蹊径电价充分验展了价钱这个杠杆的利益。首先,可以调理收入分派。在某个蹊径内实验低定价,能够包管穷人的基本生涯水平。这在蓬勃国家是普遍做法。其次,可以节约能源。我国用电主要靠火力发电,也就是烧煤炭,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蹊径电价勉励节约用电就能节约能源。从用电方来说,若是电价随着蹊径增添越来越高,他们的节约意识就会增强,用电量就会镌汰。从发电方来说,听说用电峰时和用电谷时所消耗的煤炭本钱纷歧样。若是电价在差别阶段有所区分,好比夜间与白天有所区分、旺季与淡季也有区分,就能勉励人们在用电主要的时间少用电。这样能够节约发电厂的煤炭本钱,另外还可以勉励人们购置节能电器,关于节能环保大有利益。
为什么蹊径电价会带来这些利益?以前一刀切的电价是垄断价钱,蹊径电价则是对垄断价钱举行了一点市场化调解。价钱有显着区分度,这是市场化的典范特征。垄断价钱是僵硬的,不可无邪反应市场需求,只有市场化价钱能够优化资源分派。从蹊径电价来说,哪怕仍然只是人为划定的“蹊径”,无邪性上就已经大有前进,就能够获得以上所说的利益。
现在来看,蹊径电价并未获得民众的完全明确。民众大都以“只升不降”来形容蹊径电价,缘故原由在于国家发改委共提出三个蹊径,第一蹊径不升不降,第二蹊径和第三蹊径则有显着增添。虽然国家发改委要求第一蹊径电量凭证笼罩80%住民月均用电量确定,但在各人看来总体上就是只升不降。
民众说得有没有原理呢?有原理。可是笔者也注重到两点:其一,从现在几个省市宣布的第一蹊径的标准来看,比最初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的时间要高。201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第一蹊径的两个标准,一是每户每月110度,二是每户每月140度。其时媒体普遍质疑这两个标准有点低,可能不切合80%住民月均用电量标准。现在宣布计划的几个都会,好比北京第一蹊径为每户每月230度、上海为每户每月260度。其余省市也大都体现一定严酷凭证80%的标准制订,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制订计划的时间照旧听取了意见的。其二,在CPI上涨的大配景下,电价稍有调解似乎也无可非议吧。
审阅蹊径电价的利弊,须用理性的眼光。笔者盼愿蹊径电价真正福泽通俗住民。在日本,为了包管低收入群体用电,特殊设置了“生命线电价”,在这个“生命线”内电价定得很是低。若是我们也能够给一些特殊贫困的住民设置类似的“生命线电价”,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