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仙逝,“阻挡者”何在
- 时间:2012-07-16
- 泉源:
888集团6008(泉源:半岛都会报 作者:不详)
天堂里,多了一位喜欢写科幻小说的两院院士。7月13日中午12时01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 、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因癌症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5岁。潘家铮院士生前是中国唯逐一位院士科幻作家。
潘老仙逝,他的科幻小说还在慰藉后人,尤其是他的那句“阻挡者对三峡孝顺最大”已成为经典“正是他们的追问、疑问甚至是诘责,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晰,计划做得更理想、更完整,质量一期比一期好。”人类配合的弱点之一,就是对阻挡者及其阻挡意见的抵触,阻挡声音总是有点“难听”,阻挡意见总是令人不悦。对阻挡者的态度、熟悉与评价,我们从潘家铮身上应获得启发。
尊重阻挡意见,不但仅是一种雅量与怀抱,更是一种科学精神。尤其当准确尚未站在支持者或阻挡者一边时,承继科学精神的正反方较量,是追寻真理、真相 、真实的捷径。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高尚精神,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头脑的勇气和一直寻找真理的意识,详细体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立异精神、嫌疑精神、自力精神和原理精神。不少阻挡者正是在践行科学精神。
让真理战胜谬论,让真相战胜假相,让科学战胜伪科学,唯有在强盛的质疑中增强“区分力”,在强盛的舆论监视下增强“区分力”。一言堂里,没有阻挡者。“创立条件让人民监视政府、品评政府。”决议时若是让阻挡者“缺位”,不但是一个缺憾,甚至会让科学合理水平削弱 、民主气氛收紧。许多时间,阻挡意见是一种监视力或纠偏力。有看法以为,质疑是一种民主权力,一个社会的活力。除了质疑,即是对理性、知识的坚守,对人文精神的认知 、呵护。虽然,阻挡不可偏离科学精神的轨道而一意孤行,更不可成为胡搅蛮缠。
潘家铮仙逝,“阻挡者”何在?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以后的任何时代,科学精神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公民拥有知情权、加入权、表达权、监视权,既是权力,亦是责任。鉴于此,弘扬科学精神,做一名勇敢、理性、认真的“阻挡者”,也是公民的一种继续与使命。
上一篇:自然气漫衍式能源建设大幕开启
下一篇:特高压:清洁能源送出的“高速路”